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
徒15:36-39a
保罗和巴拿巴在这方面的争执引发了许多人的兴趣。他们俩在是否再次带着年轻的约翰马可出去宣道的事上有不同的意见。巴拿巴是马可的表兄,他愿意再给马可一次机会。但是保罗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宣教工作很重要也很危险,他不认为带着一位不可靠的人是个明智之举。
所以在这儿我们伤感地读到:“于是二人起了尖锐的争论。”许多人会问,“那么,他俩谁是对的?”在这方面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此许多人为了孰对孰错的问题也起了“尖锐的争论。”但是这个记载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此。他们俩都是对的。一个看重的是工作,另一个看重的是人。保罗从事工的角度为出发点,他认为,“我们不要与一个会临阵退缩的人同工,”他的论点完全正确。他就直白地这么说了。他也许还引用了耶稣的话,“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9:62)。没错,在基督里事奉的要求很高,那些承担事工的人得预备坚持到底,中途而废的人只会干扰神工作的进程。
另一方面,我确信巴拿巴在确认事工重要的同时,也顾念到这位年轻人。他知道马可有恩赐。当然,马可失败过,但是有谁没失败过呢?我们有谁不需要第二次机会,有谁不需要被饶恕的眷顾,有谁不需要有机会再试一次呢?所以巴拿巴愿意给马可第二次机会。
这里指出了一个普通的、适当的程序让我们可以看到圣灵的心意。当教会同工间产生不同的意见时就有必要考虑各自分工。神的旨意是让巴拿巴带着马可去塞浦路斯,那儿是他的出生地,自从教会建立以来他还没去探望过。同样的,神的旨意是让保罗和希拉到叙利亚和基利家,因为那些地方的教会需要保罗的特别服事。然而神的旨意并没有要他俩起尖锐的争执。他俩之间起争执是不对的。分头做工是神的旨意,但是起争执则不是。有些时候圣灵的确会带领基督徒服事不同的方向。但是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应该是喜乐的和相互谅解的,因为彼此都该明白圣灵对各人有不同的带领和感动。
阿爸父,求你教导我如何应用这个实例。当我与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求你帮助我在你的真理和你的爱上都不妥协。
生活实践
我们从保罗和巴拿巴之间的争执里能学到什么?我们是否把别人的观点视为对自我的威胁?我们是否尊重神在其他人身上的工作,即使我们与他们的观点有歧异?